香港的教育制度自成一格,例如每年夏天放暑假,九月份才开学,为此每一个“学年”都会跨越两个年头,时序上有时会令人混淆。新加坡则採用日历年,即是每年一月至十二月作为一个学年,有开始有结尾,时间观念上较为清晰。
香港教育制度运行多年,系统运作持之以恆,当中有不少可取之处。例如,每年五月是考试季节;七月第一个星期必公布中学统一派位结果;甚至每年学校戏剧节必定是春节假期后两个星期举行。如此结构,除了方便管理人员编排日程,令繁复的教育工作条理分明,更可让家长知道什么时候要为子女提供什么准备。
但是有些安排,却叫人哭笑不得,例如今个星期,就是幼稚园学童家长的重要日子。
现在就读幼稚园高班(即最后一年)的小孩,明年九月便要入读小学。教育局每年九月第四个星期,会为该批小孩推行一个“集体游戏”:家长可以自行物色一间心仪的学校,向之递交申请表,希望该学校可以直接录取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所谓“自行分配学位”方法。若果没有心仪学校,又或该学校基于各种原因满额而没办法录取有关小孩,家长便要等翌年一月参加“统一派位”,即是俗称的“大抽奖”。届时家长要填写自己心仪学校的次序,然后让教育局以电脑随机抽籤派位,结果必然是有人快乐有人愁。
其实我不太明白为何孩子的学业前途会是如此儿戏。因此,这个星期家长都会忙个不停,希望成功“自行分配学位”,免得跌入“大抽奖”的残酷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