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何辜?

  我成长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香港刚经历了社会动盪时期,正值进入繁盛的新经济世代。我们那一代,确实是受惠于上一代经历艰难的香港人。

  就如我的父母,我爸爸是正式的地道“香港仔”,在港曾捱过“三年零八个月”抗战日子。我妈妈本来在广州生活,五十年代随着当时的偷渡潮来到香港发展。有时听她偶尔说起,如何揽着水泡游水登岸,然后想办法出到市区,符合了港英政府的抵垒政策,便可以获得身份证成为香港人。

  现时香港中流砥柱的上一辈,不少都是走难来港的人,即使地产首富也不例外。这些人当年豁出性命,离乡别井,只是为了一口生计,并为了他们的下一代能有更佳发展。

  后来,香港面对另一股难民潮。越南排华引起不少华人乘船飘洋过海,港英政府为了人道理由,初期不愿接收越南难民,后来才将之分类为船民,即使能入境香港,也要住进难民营。最近,国际新闻报道了一张叙利亚三岁小童于海岸边溺毙的相片,那正是难民潮的哀歌。

  我只在社交网站看了该相片一会,已经不忍再看下去。在其他媒体看到相同报道,也是惨不忍睹。我想像到该小孩跟着父亲及家人希望逃离战乱,因此坐在小船冲入怒海;孩子的父亲当然希望能够照顾小孩,但却不敌巨浪狂潮,小生命最后伏尸海边,苍天怜悯但也无语慰问。

  这种事件,根本没法说得上是谁对谁错。只愿人世间减少战祸,成年人多为小孩着想,勿让小孩成为无辜牺牲者。

责任编辑:张韦韦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