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思聪看王健林家庭教育得与失

  现在针对王健林的所有采访中,王思聪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身为中国富二代的典型代表,王思聪最着名的事情莫过于他是中国首富的儿子,还有他的“年少轻狂,口无遮拦”。

  身为父亲,王健林如何评价自己的儿子?在对王思聪的教育上,这位中国首富又有哪些得失?

  出国要趁早?

  王健林游刃地掌控着自己的商业帝国,却难以控制自己的儿子。王公子任性起来,就像一个“熊孩子”到处惹是生非。

  说到王思聪的张扬个性,王健林分析,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西方成长经历;第二,可能与他年龄有关。

  王公子自幼就被送到国外,在新加坡、英国长大。

  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在专访王健林时,就当面质疑他的教育方式,“您曾经说过一个人性格养成最重要的关键时期是八岁到十五岁,而您在十五岁的时候从军了,这对您性格养成有极大的优势,就包括坚毅,守规矩。这造成了您在未来从事你职业的时候有很大优势和好处。我也很好奇的一点,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您把思聪送到国外去了,为什么没有选择把他留在国内,在您的身边言传身教?”

  对于这样的决定,王健林也是悔不当初,“现在回头看,我可能有失误的地方。”“那个时候的中国教育好像送出国是潮流了,那个时候就觉得留学就是金牌了,可能我也有点从众思想。但我现在觉得稍微欠妥。应该是从现在自己走过的路来看,可能小孩子出去是在中国读完了初中再出去,或者是读了高中再出去,在国外完成大学、完成硕士研究,可能这样更好一些。”

  “出国要趁早”,王健林并非特例,在中国富豪中有这样的想法并付诸于行动的非常普遍。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4海外教育特别报告》显示,在全世界有钱人中,中国富豪最热衷于让子女在国外接受教育。“80%”的国内富豪计划把孩子送到海外读书,千万富豪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平均年龄为18岁,亿万富豪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平均年龄为16岁,出国低龄化趋势明显。

  “假如我是一个家长,我绝对不会让我的孩子在16岁以下出国留学。“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车伟民认为,对一个家庭来讲,”小留学生“意味着孩子在未成年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庭。一方面,从感情的角度来讲,父母没有完成抚养小孩子的义务;从今后来看,孩子肯定会和家长很疏远。另一方面,小孩如果16岁以下出国留学,家长肯定会关注他的安全问题,独立生活能力问题。

  约束?“放任”?

  王思聪以毒舌着称。作为万达的“皇帝”,王健林执掌万达,表现出极端的强势。作为父亲,王健林看起来似乎有些“不作为”甚至是“放任“。

  王健林说王思聪不太好管。“我也劝过他说话要注意些,别得罪那么多人。”

  但至少从表面看来,王健林没有管王思聪的事情。

  王思聪自己也说,他老爸并没有怎么管他。当年着名的“俏江南”骂战之后,王健林也只是说了一句:“我的朋友你别骂”。王思聪说,他朋友实在是太多了,所以王健林后来又说了一句“实在要骂人就别指名道姓了”。

  不久前,王思聪晒的被人称为“日狗”的照片引起争论,受到网友围攻后,王思聪大爆粗口。

  在被媒体问到是否看到王思聪该微博后,王健林说自己看了微博。“可能他自己觉得好玩,是在开玩笑,但他忽略了中国现在这个网络时代的负面影响。”

  处于叛逆期的王公子会不会挑战老爸的权威。王健林说,“我说什么话他不听,不服我,觉得我没什么了不起的,英语也不会讲,啥啥也不懂。”

  《中国企业家》分析,老一辈企业家往往以“不惹事”为心态,处事以“不犯错”为最大原则,因为他们主要面对更为理性的群体(政府、业务伙伴、专业媒体)。但新的传播环境下,企业家要跨过媒体去直接面对受众。而 90 后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你若端着,我就无感”。富二代企业家未来掌握企业时,要面对的用户、同行更年轻,而很多富二代们应用旧时代的法则,拼命向受众表达“我们也很努力”,“我们也很勤奋”的老式价值观。在这一层次上和屌丝比,已经输了。

  有教育专家也提出,“每个孩子都有个性,个性影响孩子千差万别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共性,忽视甚至抹煞个性。”

  应该说,随着多元文化的注入,我们传统的价值观教育的弊端明显表现出来。很多年轻人缺少个性和差异性,乖巧、服从,缺少进取、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年轻人的闯劲、拼劲几乎荡然无存。

  从强调个性发展的角度,王健林的教育法则是“没有狂妄过的青春不算青春”,他主张年轻人有志向、有傲气。

  由此看来,王公子的敢说敢做、高调张扬得益于老爸的“宽容”,王健林的“放任”与“不作为”给了王思聪发挥的空间。

  财富面前的“新型父子关系”

  对于外界“王思聪是否执掌万达?”的猜疑,王健林的回答是:“他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执掌万达。他有他自己的性格,有自己喜欢的领域。”

  中国传统观念是子承父业,与很多一代和二代因为接班问题发生冲突,搞得父子关系紧张不同,在接班问题上,王健林和王思聪保持了高度一致——王思聪不接班,王健林并不强求,“我跟思聪探讨过几次,他没兴趣接我的班,管十几万人他觉得太辛苦。”

  王健林与王思聪形成了一种“新型父子关系”。

  智慧云领导力发展机构CEO陈雪频曾对此进行过分析,很多二代觉得很憋屈,因为哪怕他们“三十而立”了,在父亲眼中依然是孩子。父辈们还习惯用看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并不断向他们传达“我这一切都是为你好,你现在还不懂”这样的老生常谈。这种说话方式显然很难让子女信服,因为二代们思想的成熟度,其实已经远非上一代所能想像。由于各种观念上的分歧,两代人对企业发展方向也会有不同看法,久而久之,自然导致二代不愿意接班的倾向。

  对于富二代们为什么不愿接班的原因,陈雪频分析,由于成长的环境和教育背景差别很大,导致很多二代的思想观念和父辈差异甚大,有时候甚至到了沟通都很成问题的地步。父辈往往强调的是机会导向,而且非常善于搞政府关系,但这些二代一方面年轻,一方面又在国外待过太多时间,对市场经济规则更加熟悉一些,对于政府关系有一种天然的疏离感。他们有时候看不懂(有时候则是看不上)父辈的经营模式,而且对家族企业的一些管理法则也缺乏认同感,因此导致他们对继承家族企业缺乏兴趣。

  相比较而言,富二代们更喜欢去做一些投资的事情,或者干脆自己去创业。这样不仅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且也能够更好地历练他们的能力。很多二代还有这样的想法:自己在外面先闯闯,权当是为家族企业的发展趟一条新路出来。做得好的话,这些二代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把父辈的企业接过来,这样比在家族企业内部从一个总裁助理起步要有说服力得多,而且对于这些人的成长也更加有利。

  “我本身也是很有现代意识的,将来不一定他接班,职业经理人谁好就谁来,只要维持一个强势董事会就可以。“王健林表示。

  这实乃明智之举。浙大管院副院长卫龙宝认为,现民营企业正全面进入“接棒时代”,一批子承父业的“富二代”在管理企业上存在各种不成熟,职业经理人的“保驾护航”不可或缺。

  【大公网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张韦韦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