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颖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编辑,他们做儿童综合类百科全书时,希望从“培养儿童寻找知识的兴趣、方法、习惯”入手,努力实现图书的“好玩、有趣、有用”。编书的第一步就是要收集儿童的问题。
出版社总编辑及时提出了“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让儿童提出更多的问题”“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的编辑理念。有了方向,他们逐渐理清了思路,从二○○七年开始,陆续推出了《中国儿童好问题百科全书》(非拼音版)、《中国儿童好问题百科全书》(拼音版)、《小学生解除烦恼的100种办法》。
其中,《中国儿童好问题百科全书》系列一出版就成为当年的优秀畅销书。黄颖想,八年过去了,他们必须适时推出新的“问题”书。而新的“问题”书如果一味墨守成规必遭淘汰,一味迎合市场又不符合出版社一贯的编辑理念。
但总的原则不能变:要贴近儿童,用儿童的视角看问题。
孩子求知的驱动力不是功利心,而是好奇心。记得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豆豆》中讲到,一个“问题小孩”,他不停地反覆揭开桌子的盖子,关上,再揭开……后来,孩子的母亲解释,原来家里的抽屉是推拉的,只有学校的桌子是向上揭盖子的,所以她很好奇。
好奇的孩子常常挑战“规则”。一位幼教老师说,下雨的时候,她班上一个小男孩就专挑地面微倾的雨坑走,最后被奶奶打了一顿。其实在那部《粉红猪小妹》动画片里,佩佩猪最喜欢的游戏就是跳水坑,她的爸爸妈妈就为她们全家准备好雨鞋,一起跳水坑玩。
实际上,如果不能以孩子的视角来看问题,理解他们,就会不停地指责,禁止,最终伤了孩子。
肯定孩子的独立见解是幼教的原则之一。一位妈妈非常高兴地告诉别人:“我儿子今天受到老师表扬了。在美术活动时,我儿子拿着他画的‘小兔的一家’给老师。老师看了看说:‘画得很漂亮,怎么还有一个萝蔔没涂色啊?’这时,我儿子诧异地望着老师说:‘这是白萝蔔啊!’于是,老师夸我儿子聪明,因为一个班只有他画了白萝蔔!”很显然,这位教师贴近了孩子的视角。
应当告诉孩子,游戏是好的,但伤害别人是不好的。加拿大有个真实案件。有个小男孩玩弹弓,不小心射瞎别人一只眼。一位资深法官办理此案时,感到很为难—如何处置肇事男孩?既不能直接追究其法律责任,又要让他从中吸取教训,而採取的方式还不能对孩子造成实质性伤害。
法官想了很久,决定判罚这男孩在三个月之内,在公共场合必须用眼罩遮住一只眼睛……不到半个月,男孩在一篇作文中,由衷地忏悔了当初行为的过错,真切体会到自己的过失给他人带来的伤害,以及这种伤害在后果上的严重性。
你一天天长大,成为一个有能力自己找寻幸福的人。幸福的样状有万千种,可以是舌尖的愉悦,可以是爱情的滋润,可以是学富五车,可以是事业有成。别忘了,还有那么一样,就是和童心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