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万美元打造幸福教育,值不值?

传统的澳洲顶级贵族学校基隆文法学校(Geelong Grammar School)花费1600万美元打造的幸福教育背后的理念:相信除了孩子日后的成就,孩子将来的幸福也可以从小培养。

7月,在剑桥大学的达尔文学院,大讲堂里坐满800多位中小学校长及家长代表,讲台上,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尝试叫大家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用一两个词回答“你最想让孩子得到什么?”

台下反映热烈,冒出了“幸福”、“自信”、“满足”、“爱”、“价值”、“意义”、“快乐”、“健康”、“善良”、“自我实现”、“积极向上”等。简言之,似乎内在的幸福是我们最想给予孩子的。

第二个问题,是用一两个词回答“现在学校教育孩子的是什么?”

台下先是一阵沉默,然后出现“考试”、“纪律”、“听话”、“规矩”、语文”、“数学”、“成绩”、“思考技巧”、“升学和就业方法”等。简之,似乎外在的成就是学校给予孩子的。

这两个清单出奇的互不相干,而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以及大部分家庭教育亦这样运行着。

以上测试是积极心理学之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马丁.塞利格曼很喜欢的测试。作为他的学生及长期合作伙伴,我常于演讲时借用,与参会者探讨孩子成长的本质。果然,台下有人问到:”如果能在中国推行幸福教育,你会改变现在的学校教育吗?”

“对不起,我无意改变它。事实上我完全支持实用教育对纪律、读写、尊师重道、升学就业的必要性,但我会增加幸福教育对乐观、自信、人际关系、意义等元素。因为两者非但毫不冲突更相得益彰。”

我深信,这也是传统的澳洲顶级贵族学校基隆文法学校(Geelong Grammar School)花费1600万美元打造的幸福教育背后的理念:相信除了孩子日后的成就,孩子将来的幸福也可以从小培养。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幸福教育非但没有削弱传统的学习成绩目标,反而加强了孩子在学习力,所有孩子有更佳的学习成绩。

什么是“幸福教育”?

归纳一下,幸福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一是发掘孩子的优势

性格优势是通过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组积极品质,不同的性格优势可以组合成更高一级的长处或美德。心理学家研究共存在24项性格优势,通过“优势行为测试”(Values in Action,VIA),孩子可以了解他们的突出性格优势所在,并且学习如何使用这些优势。如果你的性格优势是领导力,那么就多去参加一些团队活动发挥影响力,如果你热忱并且热爱学习,那么你可以尝试帮助一些学习困难的孩子。通过对优势性格的使用,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为之后进一步发展其他方面的性格优势打下基础。

二是提高孩子的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主要涉及了如何使孩子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且灵活的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宾夕法尼亚抗逆力项目”( Penn Resilience Program)通过课程讲解、技能培训和角色扮演等方法训练孩子的认知行为以及提高如沟通技巧、问题解决能力、应对策略、社会技能训练、决策等社会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训练,可以有效降低和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减轻绝望感,提高乐观的情绪。并且还可以减轻焦虑的症状以及减少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

三是学习积极的认知方式

孩子经常会有一些错误的认知,比如绝对化要求“我必须要考满分”、过度概括的评价“这次没考好,我真没用”或者一些糟糕至极的想法“我没考到好的学校,一些都完了”。这些认知会带给孩子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运用”ABC模型”,可以改变孩子看待事情的角度。”ABC模型”认为你对负面事件(Adversity)的想法(Belief),而不是负面事件本身,会带来相应的情绪后果(Consequence)。通过练习,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结果,而结果远没有那么糟糕,可以使得孩子的消极情绪得到扼制,积极情绪得到显着的提升。

四是培养善良与感恩情怀

幸福教育有科学的练习,直接提升孩子的优秀品格及幸福感。“感恩拜访”(Gratitude Visit)的方法,要求孩子观察他人对自己的帮助,然后当面向他表示道谢,并记录感恩的人、事以及自己的感受。“三件好事练习”(Three Good Things Exercise),要求孩子写下当天发生的三件好事,之后在每件好事旁边回答“这件好事为什么会发生”“这对你意味着什么”“如何才能让这样的好事在未来更多的发生”。如果每天坚持练习,孩子的感恩情怀得到了提高,同时幸福感、自我愉悦度以及人际和谐度也得到了显着的提升。

五是教会孩子建设性回应

友谊发展的基础是在一个人和你分享好的消息和事情的时候你可以给予他主动的有建设性的回应。“肯定式探询”(Appreciative inquiry)是着名心理学教授库珀里德,惠特尼设计,旨在开发孩子采用积极肯定的态度,互相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的能力。比如当一个孩子跑过来高兴的跟自己说“看,我爸爸给我买的玩具汽车”的时候,最好的回应方式应该是“真为你感到高兴!你是不是做了什么好事让爸爸表扬你了啊?”而不是“还不错”、“我妈妈也给我买了一个机器人”或者“这个汽车有什么好的”。给予积极的有建设性的回应可以使得两人一起合作收集喜悦,思考更多正面的事件,也可以发展出更加稳定和谐的友谊。

幸福教育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我们对比了10000多位8~22岁的青少年的心理状况之后发现,通过单项幸福教育项目,比如“宾夕法尼亚的抗逆力”项目,孩子们减少了62.2%抑郁症出现的几率并且效果可以持续至少两年,同时还缓解了焦虑的症状,降低了问题行为出现的概率,并大大提升了各种优秀品质与幸福感。除此之外,幸福教育产生的影响并不只局限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基隆文法学校经过实施幸福教育发现学生的成绩以及大学升学率都有了显着的提高。

所以我深信,幸福教育的价值远比那1600万美元高出千百倍。当教育造就出更多创造性的思维,更多善良真实的人格、更多幸福意义的追求时,才能真正为我们的社会引发新的蓬勃发展与成功。

本期主笔

苏德中

剑桥大学心理学博士,优儿学堂CEO,兼任剑桥大学幸福亚太研究院执行院长,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院士,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独立董事。编著有《教出乐观的孩子》等8部著作。哈佛商业评论、福布斯、财富专栏作家。

订阅优质留学文章

请关注Mr海上漂(mr_high_)

大公教育出品

  • 监制:张韦韦

  • 策划:张韦韦

  • 联系邮箱:edu@taku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