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弃考族”让谁蒙羞

近日,就在全国900多万学子即将走进高考考场时,南京外国语学校470名高三学生中,目前仅剩21人需参加2015年高考。那么,弃考考生都去哪里了?    

近日,就在全国900多万学子即将走进高考考场时,一则新闻报道引发广泛关注:今年南京外国语学校470名高三学生中,已有295人被美、英、法、澳、日等大学录取,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加上先期保送国内名校的,目前仅剩21人需参加2015年高考。

其实,关于高考“弃考族”的新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只不过令人费解的是,以前放弃高考的大多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家庭经济困难的低分学生,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尖子生也加入弃考族。

 尖子生都去哪儿了?                        

据统计,上海高中四大名校中,出国优秀生的比例平均约10%-20%,如果再加上国际课程班,一些名校出国的优秀生比例已然超过50%。在高考前夕,许多重点高中的教室里空座位越来越多,有些班级缺席率竟然达到了三分之一。那么,这些尖子生都去哪儿了?答案无疑是出国留学。                

就在无数学子期望通过高考独木桥改变命运之时,为何这么多拔尖学生选择放弃呢?这主要因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家庭投资子女教育的愿望和能力大大增强,期望接受优质教育服务的期望值急剧升高。然而,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毕竟有限,供不应求,许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落入窠臼,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甚至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因此许多家庭将目光瞄向了全世界,近年来的留学热、港校热就是印证。        

教育部统计显示,2014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45.98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13万人,单位公派1.55万人,自费留学42.30万人, 高考生选择出国读本科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不乏“学霸”。              

事实上,“弃考族”的考虑并非没有道理,在大学扩招、学历贬值、就业困难的当下,不少人已对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倍感失望,在权衡投入、产出、风险、就业后,认为出国留学更加合算一些,于是导致考生“用脚投票”。                

 国外教育看起来很美?                        

那么,国外教育到底是看起来很美,还是真的有其独到之处,让无数考生为之痴迷,我们或许可以从杨福家院士的一席话中找到答案。杨福家初到英国诺丁汉时,发现英国的大学校长都亲自给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他说:回想自己在复旦时,只是让一个学生代表来把学位证书成捆地领回去,“我感到很惭愧,对不起学生。”                

卸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后,谈到收获,杨福家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最核心的是对人的尊重。”他表示,在宁波诺丁汉的头两年,收到的学生来信超过了在复旦做校长6年收到的学生来信数量。毕业生在信中很关键的一句话就是:学校改变了我们的一生。

确实,改变学生的一生,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这才是大学的价值和使命所在。哈佛红皮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提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陶冶,包括有效的思考、有效的沟通能力、作出适当判断的能力和价值判别的能力。

 国内教育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                        

诚哉斯言!河北女孩张媛琦被哈佛等9所名校录取的消息曾引爆网络,引来无数人艳羡的目光。她表示,中美学习体验完全不同,在美国学习时,自己安排学习时间,每次课堂小测、课堂讨论都会计入总成绩,在国内读书时每天要上什么课都有固定的课表,但是在美国每个人的课表都不同,必须自己提前安排好。              

到美国后,她还加入了学校的长跑队、田径队、网球队,组建了一个数学俱乐部。很明显,她在美国接受的教育与国内按部就班的教育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因为国内教育更注重分数、书本、记忆、传授,忽略学生的个性、情感、人格,一句话,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教育在线最新发布的《2015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从2009年开始,全国高考计划录取人数增幅开始下降,许多省份高校招生计划已多年未完成,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生源危机向高校蔓延,一方面高考生源下滑,让许多民办高职院校“吃不饱”,就连许多三本院校、二本院校都面临生源荒;另一方面,又有许多优秀学生纷纷选择弃考,今年“弃考族”约占10%,达近百万人,这更是让高校雪上加霜。              

生源危机实际上是质量危机。在此背景下,高校如果仍然墨守陈规,不思改革,闭门造车,那么终将被学生所抛弃,在全球教育市场中捡些残根冷炙。惟有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全球高等教育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本期主笔

阙明坤
教育学者,媒体特约评论员,杂志专栏作家。江苏省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长期关注中国教育问题。


订阅优质留学文章

请关注Mr海上漂(mr_high_)

大公教育出品

  • 监制:张韦韦

  • 策划:张韦韦

  • 联系邮箱:edu@taku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