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生不堪压力自杀 还原美国高中教育真相

1月24日,美国加州戈恩高中一名华裔男生自杀身亡。一位教授回忆自己的高中生活时说:“都说成年人的世界残酷,但想想我没见过比高中生更残忍的人群了。”

戈恩高中是北加州湾区顶尖公立高中之一,这里的毕业生很多进入斯坦福大学,但同时这所学校也以学生压力巨大,自杀率高而闻名。从去年10月下旬到现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该校已有三名学生自杀。        

这名华裔男生的自杀在美国华人社区引起极大关注。人们从对自杀个案的讨论渐渐扩展到对华人家长的教育模式、华裔高中生在学校面临的种种问题的反思。


为纪念自杀身亡的学生,人们献上鲜花 资料图

笔者认为了解美国高中生面临的问题对于华人家长,包括国内小留学生家长来说都极为重要。美国高中与老留学生一代经历过的国内的高中,以及现在国内的高中都有很大的不同。

美国高中有四个年级,就是说在国内上初三的学生,在美国就得到高中去混了。而美国的高中的教学方式和大学很相似。学生没有固定的班级,更没有固定的教室。除了要求上的必修课外,学生们还有大量的选修课,一堂课上常常有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如果一个学生一天有六堂课,那就意味着他要去六个不同老师的教室。老师们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自己课上的表现,对某个学生的总体情况缺乏了解。尽管学校里有学生顾问(counselor),可是学生顾问又不是任课老师,在一些大的公立学校里一个学生顾问要负责好几十人甚至上百人。

中美高中之间很多的差别是老师的管理和权威上。在中国,对学生事务的干涉是比美国老师要厉害得多的。学生早恋请家长,拉着学生语重心长的长谈,这在美国绝对稀有。亚裔文化比较尊师重道,学生服从老师被认作理所应当的事情。而美国学生的服从意识则淡漠得多,所以老师对学生客客气气,极少介入学生的私人生活。

上述这些都表明美国高中这种松散的管理更趋于成人化,正面地说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负面的结果是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际关系和社交方面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解决,或者说是很难找到解决的途径。曾有一位美国教授在回忆自己的高中生活时说:“都说成年人的世界是残酷的,但是想想我没见过比高中生们更残忍的人群了。”

下面是笔者了解到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其中一些对华裔学生来说更严重、伤害更深。

 学业和升学压力        

很多国内的家长为了让孩子避免面对高考的过度疲劳竞争把孩子送到美国读高中,希望孩子能在轻松的氛围中顺利进入好大学,这其实是一种错觉。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丹尼斯·波普教授就指出:“不要认为美国的学生生活在天堂中,如果你曾经这样想过,那么,现在改正过来。美国学生压力也很大,他们除了搞好自己的学业,还要兼顾很多课余活动,如果你在中学时没有加入过什么社团,也没有什么特长,没有一所大学会录取你的。”

现在特别是在美国东西两岸华人聚居的地区,高中生的竞争更是白热化。学生们计较与同学之间GPA成绩到0.01的差距,很多人学十多门AP课以外,还要参加几个社团,参加乐队、运动队,每周花几个小时做义工、搞科研,这样下来很多高中生的睡眠只有4、5个小时。像上面提到的戈恩高中,亚裔学生比例达到42%,被称为是史坦福的“种子学校”,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美国教师联盟网上健康调查结果发现,压力过大对个体身心健康极其有害,尤其是对于成长阶段的高学生来说。内在心理上的变化通常包括暴怒、抑郁、无休止的紧张和焦虑、对人缺少关注以及自杀倾向、青春期精神分裂症、选择性缄默症倾向(部分学生为此而休学)等。研究者还发现,学生压力过大还会导致一些无理由的攻击行为。      


对于华裔学生来说,某些霸凌与种族歧视有关

 校园霸凌(bully)现象        

“霸凌(bully)”,在美国大多数时候是指在校学生中存在的欺负人的现象。在高中,直接动手的打架斗殴并不多见,更多的是语言上和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比如笔者认识一个白人女孩,她在高中长跑队。高中有规定,运动员吸食大麻等毒品就要被开除,这个女孩把一个队员吸大麻的事告诉了教练,那个学生被踢出长跑队,而这个女孩则遭到“霸凌”,被孤立,不断的讽刺嘲笑挖苦,女孩最终得了严重的抑郁症,两年时间,直到高中毕业还在看心理医生。

对于亚裔学生来说,有些“霸凌”与种族歧视相关。在美国尽管在公共场合公开的种族歧视行为和言论是不被允许的,可是在高中生里还是时有发生的。著名歌手王力宏提到过高中时在操场被同学说“Chinese, Japanese, dirty knees”(中国人,日本人,脏膝盖)。还有些人会对着亚裔学生做鬼脸、故意用怪声怪调模仿中文,吵架时甚至会说:“滚回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等)去!”去年12月,俄亥俄州的一个被领养的华人女生就因为受到同学言语、肢体及网络上的侮辱,其中部分是针对她的华裔身份进行攻击,最后开枪自杀。      

一般来说,越是国际化多元化的地区这种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霸凌现象越少。

 恋爱和失恋挫折        

笔者在美国高中课堂上曾问学生们谁有男/女朋友,近半数学生大大方方地把手举起来,有的还特地告诉我情人节给恋人买了什么礼物。我们不去讨论高中生早恋的对错与否,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未成年人没有足够的理性控制自己的情感,更很少想到责任义务。高中女生怀孕堕胎现象屡见不鲜,失恋后无法调整面对的也不少。去年西雅图市以北一所高中发生枪击事件,1名失恋的男生在学校餐厅开枪报复女友和情敌,打死1人,打伤4人后自杀身亡。      

 荣誉方面的挫折感        

亚裔,特别是华裔学生很多在学业上(包括才艺和比赛)非常优秀突出,若是在国内高中,这样的学生一定是受到老师好评、同学尊重的、学校重视的。可是在美国的很多高中这样的学生常常被贴上书呆子的标签。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不是这些成绩优异、多才多艺、拿奖拿到手软的学生,而是那些身强体健的运动员和啦啦队成员。比如在一些高中的走廊墙上,挂满学校各个运动队和历年来得过奖的运动员的照片,让人产生来到“体校”的错觉,可是每年得到国家优秀高中毕业生奖的学生却没有享受这样的待遇。在这样的学校氛围里,有些拔尖学生甚至会故意拉低自己的成绩以免被孤立。      

远方提醒:除了上述几方面外,还有一些问题,如同学朋友关系、师生关系、毒品问题、小留学生的孤独感等等,如果出现问题,都会给孩子带来困扰。无论是在美的华人家长,还是国内的小留学生家长,只有多了解美国高中的问题,才有可能换位思考,了解孩子的处境,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沟通与帮助。与上好大学相比,孩子健康的身心更重要。如果只关心孩子的学业而忽略了心理情绪健康,无疑是本末倒置的。      

本期主笔

远方

旅居美国十几年的华人教师,现在当地高中教授汉语,长期关注教育及文化问题。

订阅优质留学文章

请关注Mr海上漂(mr_high_)

大公教育出品

  • 监制:杨璐

  • 策划:杨璐

  • 联系邮箱:edu@taku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