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政下命题改革着力点何在

  近来,国家出台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一系列改革措施,特别是高考科目调整和权重设置、优势学科选择性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需要加快高考测试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李永生

  国家陆续出台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系列文件,提出了多项高考改革的任务和措施,抓住了教育改革的关键,使之成为牵引教育发展的“火车头”。高考新政呼唤在操作层面上抓紧落实,更新观念,呼唤提高命题水平,从技术上完善措施,让政策尽快落地。

  加快高考测试指导理论和方法创新

  科学的高考命题应该以先进的教育测量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目前,影响我国高考的测验理论和方法主要是经典测验理论和题目反应理论。经典测验理论在上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其数值体系具有计算上简单、意义上明了和直观的优点,但其参数值(难度、区分度)的变化会使考试分数起伏较大,也无法建立考生得分与题目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题目反应理论引入我国时间不长,从理论上说,它有效地解决了经典测验理论中存在的测验稳定性问题。不过,由于其理论假设是一维性强假设,可操作性弱,存在着考生自我评价的参与和社会接受与理解的问题。

  高考命题改革必须遵循测量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依据的测验理论不同,则形成的结果和提供的信息也会不同。近来,国家出台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一系列改革措施,特别是高考科目调整和权重设置、优势学科选择性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涉及大量测验理论和实践工作。当前需要加快高考测试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提高理论水平和技术方法贯穿于高考改革工作的始终。

  完善高考命题质量保证体系

  高考命题质量由试卷固有的品质特性和试卷满足服务对象要求的程度两部分构成。提高高考命题质量须同时做好提高命题技术和完善命题质量评价体系两方面工作。我国现行的高考命题质量评价主要由考试部门提供的考后数据统计分析,其所提供的主要是试题的内部效度证据,而不是试题的外部效度证据。一般来说,试题的外部效度可以表现为测试结果与考生中学日常学习的一致性证据,测试结果与大学入学后成绩的一致性证据,考生群体和教师群体对试题测试的满意度证据等。在当前的高考命题质量评价体系中,应该及时增加服务对象评价,这也是提高命题质量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提高命题质量,要完善我国高考命题质量标准,明确规定高考命题各个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行为规范和关系。同时从命题组织、命题者资格认定、专家评估、考前控制措施、考后评价方法、应急机制等方面加强质量监控。

  明确高考命题中的教学导向

  自从我国高考实施标准化考试改革以来,高考学科考试说明(考试大纲)便成为考试命题、教学辅导以及考生复习应试等的标准。许多师生甚至就按考试大纲要求进行日常教学和复习,导致只重考试大纲而忽视课程标准。

  高考命题的导向影响深刻而广泛。深化高考考试改革,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命题应当观照基础教育特性,适当注重回归教材、降低难度、强化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识。

  按照“不重复”原则,每年高考命题总要设计新题目、变化内容。高考题目、题型创新的目的是更好地测评那些用传统题型无法测评的素质能力,但要防止让教师和考生感到措手不及。高考命题改革还要努力实现使考生不容易受到强化辅导的影响,降低对死记硬背的要求,更多地着眼于考生的潜力,使高考与教育的关系正常化。

  加强高考试题的等值性研究

  按照新方案,外语实行一年两考,考生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应该说,改革以后的外语科目是具有介于常模参照性测验与标准参照性测验之间的社会属性考试科目,因此,在试卷要求和设计上存在多次考试的等值性问题。如何实现同一批考生进行两次考试或多次考试保证公平、同质、等值?一般来说,同一考生进行不同次考试,倘若这些考试具有同质性,即为平行测试,那么考生多次考试取其优则是合理的。但是,众所周知,即使是在严格意义上的心理测验上,平行测试几乎是不存在的。多次测试即便所考的内容相同,实现其等值的难度也不小。

  解决这个难题,要研究教育与心理测量学中的等值技术。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等值实践,通过设置共同锚题进行试题参数和考生能力参数等值转换。目前常见的等值设计可分为随机组设计、等组设计、单组设计、平衡单组设计和非等组锚测验设计。在非等组锚测验设计中,不仅要求锚题具有内容、形式上的代表性,也要求锚题在两份试卷中所发挥的功能稳定一致,要防止由于锚题使用曝光、强化训练等原因可能引起的等值锚题参数飘移发生。

责任编辑:张韦韦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