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日前,记者实地走访了广州近十所高校,随机对300名大学生和20名大学班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获得302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喜欢、欣赏或钦佩自己的班主任;逾八成学生说老师关心自己的成绩、生活和想法;近八成学生视“朋友型”为理想的师生关系,但三成学生认为目前的师生关系“太冷漠”。
数据直击
名字
能记住学生名字的班主任有几多?
记者针对这一问题做的调查显示,300名受访大学生中,超过一半表示班主任记得自己的名字,大约30%认为班主任不记得自己的名字,还有50名学生表示不清楚。至于班主任记不住学生名字的原因,最多数的学生(37.76%)认为是“本人不主动”,第二多数(约30%)的学生认为是班级人数太多,但也有13.64%觉得是班主任“不用心记”。
记者交叉对比学生“成绩排名”和“班主任记不住名字的原因”两组数据发现,成绩在50%以后的学生将原因归咎于自己“学习不好”的比重最大,达到15.79%,而排名前50%的248人中,只有8人觉得是因为“学习不好”,只占3%。而成绩排在班级前20%—30%之间的116名学生中,认为“老师不用心记”的学生有19人,比重在各分段排名学生中最大。
班主任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一位暨大新闻学院的老师分析说,老师记不住学生名字的原因其实有很多,其中一个便是接触少。“老师与学生见面最多的就是在课堂上,再配上上百号学生的大课堂,的确可能导致许多老师记不住所有学生的名字。”调查结果显示,78.32%的学生与班主任见面是在上课、做实验或开班会的时候。
印象
四成学子对班主任“无感”
调查结果显示,喜欢、欣赏或者钦佩班主任的学生超过样本总数的一半,共有158人,还有120人对班主任“没感觉”,仅有8人讨厌或不满自己的班主任。
这一结果直接影响了学生是否与班主任在课余时间交流。数据显示,大约30%的学生与班主任在课后完全无交流。而那些对班主任“没感觉”或“讨厌和不满”的学生在课后与班主任“无交流”的几率,要大过那些喜欢或钦佩班主任的学生,其中讨厌班主任的学生中六成不与班主任交流,而对班主任“无感”的学生中则有四成。
反观班主任的调查结果,课后经常与非班干部学生联系的班主任只有6.25%,68.75%的班主任隔一段时间联系一下,而25%的班主任只有在课后有要事时才会联系非班干部学生。
关注
班主任对“家庭有背景”学生关注最少
学生认为现实中师生关系什么样?他们眼中理想的师生关系又是什么样?是“互相帮助的朋友型”、“教师心中的权威型”还是“不相往来的冷漠型”?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学生认为“朋友型”才是理想的师生关系,约11%支持师生关系为“教师中心的权威型”。但现实情况却没有理想中完满。数据显示,超过33%的样本量指出其目前的师生关系是“不相往来的冷漠型”,占比最多。仅次于“冷漠型”的则是“权威型”,比例达到32.6%,而不到25%的学生选择“朋友型”。
在学生眼里,班主任应该为学生提供的指导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专业知识、职业规划、生活指导和感情指导。而在班主任眼中,职业规划才是最重要的,紧随其后的是生活指导,专业知识被放到了“第三位”。
班主任表示,课后与学生联系最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81.25%),其次是关心学习(75%)和处理班级事务(62.5%)。由此可见班主任最关心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身心是否健康。这个数据和学生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认为老师关心自己生活和想法的学生比例最高,达到46.59%。认为班主任很关心自己的学生有10%,还有约25%认为班主任只关心成绩,不到20%认为老师对自己哪方面都不关心。
而班主任最关注哪类学生?从结果来看,“家庭有困难、身体不好”、“性格孤僻、难接近”、“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为班主任最关注的“前三名”,对“家庭有特殊背景”的学生,班主任给予的关注最少。
师生性别相异
男女搭配关系更和谐?
记者对“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程度”这一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性师生中学生认为班主任对自己“很关心,经常沟通,是人际关系引导者”的比例比同性师生之间的高。
举例说明,15%的男学生认为女班主任非常关心自己,11.54%的女学生认为自己的男班主任很关心自己。而在同性师生之间,只有7.81%的男学生选择男班主任“很关心自己”,女学生与女班主任搭配的情况下,这一数字是7.78%,均比异性师生关系的数字要小。
同样,在是否为班主任送上教师节祝福一题中,4.81%的女学生表示会为自己的男班主任送祝福,因为“和老师关系很好”。
不过,“异性搭配更佳”这一结论并非总是正确的。比如,结果显示女学生遇到困难时找女班主任的比例比其他性别组合情况高约6%,而受访的男学生没有一人在遇到困难时找班主任解围,无论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