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国民身份认同堪忧

        图:青协昨公布“青年价值观指标2014”调查结果,结果显示青年对国民身份的认同感下降/本报记者胡家齐摄

  香港青年协会调查发现,青年对国民身份的认同感下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率只有62.6%,比二○○七年的92.8%大跌30.2个百分点,表示有留意国家发展及认识国家歷史的青年亦告下跌。学界人士指出,传媒经常报道中国的负面新闻,鲜有报道国情及社会发展,影响青年对内地观感,希望传媒报道内地新闻时可更全面,并建议政府将中史列为必修科及增加近代史比重。

        学界指部分传媒责无旁贷

  青协于去年八月尾至九月中进行“青年价值观指标2014”调查,以电话随机访问了531名十五岁至三十九岁青年,询问他们对69项价值观指标的看法。结果显示,受访者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率从二○○七年的92.8%显著下降至二一四年的62.6%,表示有留意国家发展及认识国家歷史的比率亦下跌(见附表)。青协督导主任魏美梅表示,有大学调查亦反映类似趋势,成因有待探讨,由于调查在去年八月尾至九月中进行,故调查结果与九月尾爆发的“佔中”无关。

  中史教师会会长李伟雄认为,本港青年对国民身份认同感下跌的原因包括部分传媒报道偏颇、自由行引起的民生问题、政制争拗。他说,传媒经常报道中国的负面新闻,鲜有报道国情及社会发展,即使报道亦多?眼于经济增长数字、发射火箭数量等,未能令青年留下深刻印象。他认为,传媒应更全面地报道内地情况,政府亦应将中史科列为必修并增加近代史的比重,同时资助更多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接触中国。

  六成一青年对创业有信心

  调查又发现,青年对创业和就业抱有信心。受访者认为创业较打工好的比率由一二年的56.7%上升至一四年的61.1%,68.1%受访青年认为在香港找工作不难。青协督导主任邓良顺表示,近年大学及私人机构都积极帮助青年创业,提升了社会的创业气氛。他认为,政府有责任回应青年的创业诉求,希望明日公布的施政报告会提出相关政策。

  对香港社会评价及个人政治效能方面,受访者认为市民意见可影响政策的比率,由一二年的62.0%下降至一四年的50.9%。魏美梅认为,青年认为市民意见不可影响政策,令他们产生一种“无力感”,间接影响他们对社会的归属感,情况值得留意。

  至于受访者认为香港贪污问题愈见严重的比率,更由 七年29.1%大幅上升至一四年65.0%。魏美梅认为,结果或与去年涉及贪污的新闻较多有关。至于前景问题,青年对香港未来发展抱乐观看法的比率由七年的77.1%持续下降至一四年的44.1%,表示希望移民的青年比率亦大幅从七年的30.7%上升至一四年的62.3%。魏美梅称,青年想移民背后原因很多,可能是受父母影响或想到外国寻找机会,未必与“佔中”有关。

  另外,受访者认为自己会结婚及生儿育女的意愿有所下降,同时认为供养父母观念过时的比率则略为上升。青协认为,面对社会人口持续老化,青年对结婚生育的意愿下降,未来人口政策须正视鼓励生育问题并提出对策。

         撰文/胡家齐

       大公网教育频道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祝区萍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