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评论:英式贵族教育需要中国好考生

今年二月份,英国教育部组团到中国取经“数学教育”,这条新闻中英之间广为流传。关于这次取经的经验,英国本土存在争议。针对中国教育,本地最大的批评认为,学校让大量的考试,背诵和练习占据了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这不值得英国效法。
不过,9月份入学以来,英国教育部开始推出自己的公立学校的新大纲,对于学业要求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对于硬知识的强调,而不是再鼓吹过去的软技巧。与公立学校加强基础教育改革相比,私立学校的变化和反应往往更加迅捷。在英国,公私学校之分,有历史传统在其中,也有现实政治经济的因素。假如和中国做一个简单对比的话,从教育质量上来说,英国私立学校相当于国内教育质量和口碑一流的重点中学。
英国私立中学的卖点:贵族教育
从2009年开始英国私立学校就开始担心本地生源。在过去两年,英国私立学校对华举动更是明显。首先,就是开拓中国生源,开始大规模地招收中国学生,而且是中国大陆学生。其次,最有趣的是,笔者大概听到了一点回音。一些私立学校不仅仅是招收中国学生,而且开始有意识地引入中国好学生,在一些传统上不重视英国大学入学考试的私立学校出现了这样的苗头。
不重视大学入学成绩,一般有两类原因,第一,这些学校往往是所谓拿钱买影响力的场所,家长重视孩子的未来圈子,胜过学习成绩,上牛剑无望,去个还可以大学就行,第二,学校排名对于很多财大气粗的私校来说,不愁生源和财政,因此学习成绩百名高低尚未构成压力。
但是,现在读私校上牛剑是很多国际学生家长的计划,如果一个私校不重视大学入学成绩的培训,很难招到国际学生。如今在英国本土私立教育出现萎缩的情况下,国际生源成为重要的收入。如何提高学校的排名,那么大学入学成绩就是关键一个指标,而要提升这个指标,招收以考试闻名的中国学生成为一个直接迅捷的手段。此外,还可以建立起在中国市场知名度。
这种做法类似于中国一些重点中学招收“农村班”的现象。所谓“农村班”,并不是给现在留守儿童设立的授课班级,而是在二十多年前,一些重点学校在初升高考试中,录取一些来自农村学生,他们一般家境困难,但是在数理化方面有特殊才能,然后集中培训,参加一些全国或者世界级别的竞赛,进而提高学校在教育方面知名度和口碑。在90年代,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创办的宏志班,就有这方面的设计。
如今英国私校出现的大量招收中国学生的现象,是否暗含着一条策略:通过中国学生提高自己的学校排名,应该很快在今后三四年的时间里见分晓。假如这个策略有效的话,你不得不承认英国人在教育市场化上面,又做了一次非常聪明的设计。在1999年,前首相布莱尔访华,在清华大学演讲之后,将英国一年硕士课程,打包之后大规模输出到中国,给英国过去十五年带来了巨额收入。现在随着研究生阶段留学竞争加剧,英国教育部,尤其是私立学校集团,试图将私立中学教育大规模的输出到中国,“贵族”教育成为一个最响亮的口号,这也是今天中国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所热衷。
假如这种持续地引进中国“考生”,成为英国私立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将会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教育制度上对中国说“不”,但在引进中国好学生上,不遗余力,造成的教育景观就是一边出售的是“英式贵族”私立教育,另外一边在“贵族”背后扛旗打鼓冲锋的却是中国学生。
大公教育特约评论员 曾飚
【大公教育独家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 监制:安永峰
- 策划:赵宣
- 撰稿:曾飚
